6隻虛擬貨幣現貨ETF掛牌 拆解最新投資策略

特約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9 17:40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9 17:47

分享:

分享:

投資虛擬貨幣的潮流日漸普及,在市場的追捧下,比特幣(BTC)於年初首次突破72000美元大關,而本港首批由3家基金公司發行的6隻虛擬貨幣現貨ETF亦於5月初在港交所掛牌,使香港成為亞洲首個推出相關產品的地區。

雖然虛擬貨幣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新寵,但由於人人都可以自己發行虛擬貨幣,到底哪些虛擬貨幣才有投資價值?怎樣投資才算安全有保障呢?

透過社交媒體遊說  數百萬積蓄盡失

目前,市場上的虛擬貨幣數以百計,除了較知名的比特幣(BTC)、以太幣(ETH)、泰達幣(USDT),還有很多鮮為人知、流通和交易量低的虛擬貨幣。大家考慮買賣相關資產時應採取一貫的態度——先求知、再投資,認真了解其背景、原理及風險,才作出決定。

除了貨幣種類繁多,交易平台更是多不勝數,所以大家考慮進行相關投資時,必須緊記切勿人云亦云,避免受市場氣氛或貪便宜的心態影響,衝動行事。例如早前就有市民在社交媒體中被陌生人遊說投資虛擬貨幣,並把710萬港元積蓄分多次轉賬給對方作投資,最終不只未有收到任何回報,對方更失去聯絡,想取回金錢亦無從入手。

眼見未為真  投資騙局氹你入局

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,有圖未必有真相,所以眼見未必是真,而所謂的投資平台、工具也可能造假。總結一般投資騙案的經驗,騙徒最常透過社交媒體以「搭訕」方式跟受害人成為朋友,並以「內幕貼士」遊說他們一同投資搵快錢,然後安裝相關手機應用程式(App),或到相關網站註冊成為會員。

當受害人上釣後,騙徒便會提供戶口請他們轉賬用作投資。期間,騙徒一般會營造賺錢假象,透過賬面升幅,吸引受害人繼續注資,有時甚至會提供少量回報,獲取受害人的信任。但無論過程如何,受害人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,就未無法提取回報和本金。

所以當遇到「朋友」或「專家」邀請你進行任何投資,事前都要做足功課,提防網上認識的「高富帥」或「白富美」推介投資項目。如有懷疑,可利用搜尋器搜尋對方社交帳戶的照片、查看對方帳戶的朋友圈是否有異常或要求與對方視像通話。

此外,大家進行投資時需要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,切勿隨便簽署任何投資授權書或下載不明來歷的應用程式,更不要輕信在社交平台上發放的「內幕消息」,或把本金轉帳至個人名義的戶口。如透過加密貨幣轉帳更應審慎。

如有懷疑,可在「防騙視伏器」輸入電話號碼、社交媒體帳號等評估風險,或致電18222查詢。若想獲得更多有關防騙資訊,大家可以瀏覽ADCC反詐騙協調中心(www.adcc.gov.hk)網站,或訂閱「反詐騙協調中心騙案警示電郵通訊」,以電郵接收最新的騙案警示,做到有備無患。

如欲查看自2020年1月起被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稱,請使用證監會的警示名單類別搜尋,並選擇「可疑虛擬資產交易平台」。https://www.sfc.hk/en/Alert_List

(特約)